走进校园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作者:王俊文 发布时间:2018-04-02 点击次数: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动作协调性不够,伤害事故时有发生。这不仅对受伤学生造成生理、心理伤害。影响学生、家长日常生活,同时也增加了体育教师工作心理压力,特别会使学校声誉受损。我从体育教学工作三十年,现从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等方面,探讨伤害事故发生原因,和防止伤害事故的措施。  

一、伤害事故发生原因 

 1、思想麻痹大意,对安全意识认识不足,学生缺乏运动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  

2、学生活动前不做准备活动或者准备活动不合理、不充分。  

3、课堂纪律松懈、教师组织教法不当,对教学安全措施安排不到位,没有贯彻区别对待的原则、忽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对班上学生体质状况了解不透。 

4、课堂教学上学生纪律松懈,对一些学生不按教师的布置任务练习的现象,未能及时制止。  

5、学校、场地、器材、装备有缺陷。例如运动场地不平,塑胶操场,下水道不畅通有积水现象。

 二、预防伤害事故措施  

1)安全教育要到位。教师要教育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比赛时,一定要有安全意识。既要勇敢顽强,又要细心谨慎,克服麻痹大意思想。使学生懂得安全“第一”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  

2)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材要适当。首先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符合学生认知水平,选择教材内容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要选择学生易于掌握的练习动作,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  

3)组织方法要合理。学生练习队列站位,不同练习内容的间隔距离,教师示范位置、顺序和调动信号,做到清楚明确,要充分发挥体育小组长的管理作用,绝不允许混乱现象的发生。 

4)基本急救技能要掌握。如学生进行田径活动时就有可能发生擦伤、挫伤、撕裂伤、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扭伤、骨折脱位等运动损伤。

5)准备活动要充分。运动前要让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后要注意整理和放松。在做好准备活动的基础上,要着重进行上肢、膝、踝关节和韧带的专门练习,对预防运动损伤至关重要。  

6)自我保护要切记。首先,学生着装必须符合运动要求。如不穿皮鞋、凉鞋,不携带小刀等坚硬物品。教师也要教会学生自我保护方法。

7)做好场地器要检查。首先体育教师要课前做好场地器材检查、准备工作。以投掷实心球为例,要检查实心球是否漏沙,保证投掷区内不要有泥沙,防止地面打滑。

 (8)游戏规则要理解。如明确在比赛中不准有意踢、拌、蹬、踏同伴的危险性动作,不准故意推人、拉人等危险动作,只有掌握规则才能利用规则,进行合理冲撞和对抢,尽量避免伤害。还有在进行游戏时,同伴之间和游戏组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活动中不能突然转身撞击他人。

体育教学涉及田径、球类、游戏等诸多运动。学生有时运动损伤多是急性、慢性闭合性损伤,急性还好及时治疗,慢性的运动损伤有时不宜察觉,从而贻误治疗的时机。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讲述相关的运动伤痛常识很有必要,如中长跑中易出现腹痛,小腿痉挛等生理现象。还有脑震荡症状的处理,有心脏病学生不易参加剧烈运动等,只有加强医务监督,使学生能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向老师或医务室报告,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苏州市昇平实验小学校[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