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的提出 陶行知——毛泽东称其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誉之为“万世师表”。郭沫若尊之为“陶子”,将他与孔子相提并论——“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在国内外学术界也产生很大影响,得到了高度认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是由若干概念范畴、基本原理和具体主张所形成。具体而言,它以政治理念、哲学观点和文化思想为主要理论基石,以“生活”范畴为基本逻辑起点,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原理为教育哲学依据,有机地构成了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且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与教育实践的深入,不断发展变化。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特定的历史内涵,对于当时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适应中国和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符合教育内在规律,因而,对于今天乃至未来中国和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仍有重要的理论借鉴价值与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 习近平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在习近平同志的执政思路中,“创新”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作为基础教育的我们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探究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校是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在多年的课题研究中,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十一五”“十二五”省陶研课题:“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学科改革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课题经验基础,“教学做合一”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实施本课题的基础条件。 二、概念的界定 1、“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的主线和重要基石。“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生活即教育”理论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首先,生活含有教育意义。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中心。再次,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该理论对于中国当代教育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表现在:①启示我们要引导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②启示我们要引导学生广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③启示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学科教改:是指在小学阶段的学科,包括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艺术等。在新课程实践与探索中,运用“生活即教育”这一理论,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这些学科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尤其创新能力方面进行科学的研究,改变传统中落后的教学模式,建立创新的学科教学体系。 三、理论基础 1、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和创新的系列讲话精神。习近平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习近平指出:“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着眼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手支持群众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成功经验……”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生活即教育”:……健康的生活便是健康的教育;劳动的生活便是劳动的教育;科学的生活便是科学的教育;艺术的生活便是艺术的教育;社会革命的生活便是社会革命的教育…… 3、周德藩、王铁军、秦德林《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专题二: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理论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首先,生活含有教育意义。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中心。再次,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该理论对于中国当代教育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表现在:1、启示我们要引导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2、启示我们要引导学生广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3、启示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3卷第4卷: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有创造才有热烈的兴趣。所以我们主张“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新”是中国教育的完成。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需要广播的基础。解放空间,才能搜索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世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5、《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以及《新课程与学生发展》等理念。 四、研究目标 1、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丰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教育思想在中国当代教育指导意义的内涵;通过本课题研究,进一步增加“生活即教育”指导当代中国教育教学方法的教学实例。 2、运用“生活即教育”理论,在新时期进行学科课程改革的探索实践,形成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个性发展的新颖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研究,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爱好广泛,动手能力强。在思维的广度、深度、灵活性、独立性等基本品质方面得到培养和均衡发展,思维的综合能力、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得到一定水平的发展,具有一定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问题,乐于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大幅度地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品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3、造就一支具有创新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通过课题实践研究,促使广大教师,深入领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大胆实践,用于创新,敢为人先,探索和运用各种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形成各自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锻造出一批高尚的,业务过硬的骨干教师。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承担主课题的负责人:吴瑜、莫彪 本课题包括以下四个子课题: 子课题1、运用“生活即教育”理论在各学科中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实践研究 通过实践研究,形成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个性发展的新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爱好广泛,动手能力强。在思维的广度、深度、灵活性、独立性等基本品质方面得到培养和均衡发展,思维的综合能力、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得到一定水平的发展,具有一定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问题,乐于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子课题2、运用“生活即教育”理论在各学科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研究 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子课题3、运用“生活即教育”理论在各学科中创新学生学习方法的实践研究 通过实践与研究,探寻研究性学习在各学科运用的教学原则与方法。目标: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结果的创造性;学习形式的灵活性;学生参与的全员性;实践上的多样性。 子课题4、运用“生活即教育”理论在各学科中创新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实践研究 通过实践与研究,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知识的权威到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平等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帮助者……本子课题着重研究教师的角色如何及作用如何发挥?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如何形成?学生的角色作用? 六、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全体苏州市东大街小学的学生。 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为提升思想理念,寻找、借鉴教育理论书籍和教育刊物的理论及经验。 2、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设计修正教育行为,对总结、构思进行调查,使研究不断推向深入。 3、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等形式对学生在课题实施前后学科素养的变化用科学的测试等方式进行研究。 4、经验总结法:通过所设置的试验点,探索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出教学原则,探寻活动方案,探讨教师作用,总结实践经验,撰写相关论文及结题研究报告。 七、成员组成和分工 组长:吴瑜 副组长:莫彪、范虹 课题组成员:略 八、实施步骤 一、课题的前期工作:(2016、6~2016、12) 1、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 2、建立和健全学习交流制度。 3、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4、进行课题研究前的前测。 5、开题论证。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7、1~2020、1) 第一阶段(2017、1~2018、7) 1、 落实子课题,建立子课题组。子课题的工作计划。 2、 开展子课题的研究。 3、 继续开展陶行知等相关课题的理论学习与探讨。 4、 撰写第一轮实验报告。 5、 进行课题中期评估。 第二阶段(2018、8~2020、1) 1、 进行一些经验小结,拿出中期汇报,对过去总结, 2、 回顾完成程度和方向,修定实施方案。 3、 按照修定的实施方案和子课题工作计划,进一步进行课题研究。 4、 撰写第二轮实验报告。 三、总结阶段(2020、2~2020、7) 1、收集各种资料,汇编论文集, 2、完成主课题的结题报告,做好结题工作, 3、全面展示课题研究成果,为课题成果鉴定作好充分的准备。 九、成果形式: 1、 主课题的结题报告 2、 论文集(包括子课题的相关论文) 3、优秀教案设计、教学课堂实录视屏光盘、学生作品及相关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