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 轩
每个人都无法摆脱家族DNA的相似性,我指的不是生物意义上的DNA,而是家族价值观的传承。我很幸运,有一个还算成功也很努力、正直的老爸,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
和许多台湾爸爸一样,刘墉属于比较严格的传统型老爸,他的教育方式实在算不上先进。比如,老爸平时跟我们嘻嘻哈哈,等到教我们画画、背唐诗时,马上就板起脸来,慈父一秒变军官,对这点儿他很自豪。
虽然这种教育方式我不认同,为此我苦恼了很长时间。但我很感激老爸在教育中大的方向引领。台湾的父母都很在意孩子的学业,但我的功课和成绩单,老爸刘墉从不太看重,也不太在意。我从没有遭遇过像其他同学老爸那样的逼问:“为什么你只是98分,没有考100分?”当然,刘墉也挺幸运,因为我的成绩一向不错,嘿嘿。老爸觉得学习是我自己的事,他们相信我能学好。而我也爱钻研,所以能一路到哈佛。
我的钻研受刘墉影响。我很佩服刘墉身上锲而不舍的精神。很多人都说“刘墉简直是天才,他太全能,写作画画演讲都一流”。但打造“天才”的正是这种锲而不舍。长期坚持、每天进步,能量才能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是我从老爸身上看到学到的,也烙印在我身上。
我上初二时,有一次为了能交一篇图文并茂的报告,熬到凌晨两点才睡觉,结果第二天上学迟到了,反而没赶上这堂报告展示课。更悲催的是刘墉没有安慰我,借机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而且他总是念念不忘,一有时机就会拿它说事。
刘墉告诫我:“不能为了一时做好某件事,而误了大局,结果得不偿失。”相比考试分数,他更在意一个孩子是否能合理规划时间、体力和精神状态。
“不要为了学习而透支身体。”所以,刘墉很不崇尚熬夜学习,身体永远是第一位的。
“一定要想清楚什么是最重要的,不要误了大局。”所以,自由职业者的刘墉可以几十年如一日地按部就班,按时起床、按时上下班。即使是画兴正浓,他也会停笔去睡觉。
如今的我,每天会定闹铃提醒自己喝水,每天按时下班回家陪孩子。对自由工作者而言,这种自律、自控非常难得,这不得不感激刘墉从小的教导。
时隔多年,回忆起童年时光,最美好的片段,就是老爸陪着我一起跑步、在空旷的草坪上丢飞盘、在郊外的湖边打羽毛球的场景。或许,真正留在孩子记忆深处的,就是如此简单如此细微的一起运动、玩乐的时光。
在我成为父亲后,每周都会抽出一天作为家庭日,和妻子带两个孩子去运动。我想,多年以后,孩子们回忆中最美好的场景也是这些吧。
对我而言,刘墉不是知名作家、画家、演讲家,他就是那个带着我一起做一些“小事情”(比如运动、旅游)的父亲;他就是那个给我讲源自生活的“小道理”(比如健康第一、不要舍本逐末)的父亲。但就是这些小,才反衬出父爱的伟大吧。
名人名言
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
想象困难做出的反应,不是逃避或绕开它们,而是面对它们,同它们打交道,以一种进取的和明智的方式同它们奋斗。
——(美国)心理学家马克斯威尔·马尔兹
每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一盏是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
——(法国)思想家、文学家罗兰
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作家张海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