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生活即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方面的实践研究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16 点击次数:

 

(江苏省陶研会“十三五”陶研专项)课题研讨活动记录表

 

活动主题

“生活即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方面的实践研究

------学知恩、感恩父爱之舟》教学研讨

活动时间

2019.10.10

参加对象

金花、冯玉婷、张炎冰王雅菲

郭朝晖、梁晴炎、李敏、徐玉琴、席言

活动目的

全篇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照应,开合自如。文章以“小船”为明线,以“父爱的深沉、伟大”为暗线,将零碎的场景串联起来,寓厚重的父爱和真挚的父子之情于各个场景之中。这些平凡的小事恰恰更能体现父爱的深沉和伟大,起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活动安排
(发言记录)

说课

徐玉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基础上概括“我”在梦中回忆的种种场景,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研读重点句子,正确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最后,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的情感。
研讨

冯玉婷这课生子比较多,五年级的学生识字能力比较强了,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想办法识字,如查字典、询问他人,学会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大胆猜读、跳读。 学习字词时,让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集中学习与随文学习相结合。
李敏: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时,最苦恼的事情就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本文在选材上就给同学们的写作选材提供了典范。学习本文时,让同学们进行课堂练笔,学习从生活中选材,选择平凡的小事,从小事中挖掘大主题。
王雅菲:文中四次写到姑爹的小船,以此为线索贯穿全文,把种种往事连为一体,父爱与小舟不可分割。船来船往,是父亲摇着姑爹的小船一次次把“我”送到人生的一个个驿站,这条船承载了父亲无尽的期望。
郭朝晖:《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它以梦境的形式,采用倒叙的手法,描写了父亲关爱“我”的几个场景,表现了父爱的深沉和伟大。 教学本文时,还得先梳理本文的结构和叙述顺序,让学生把握住散文的特点。
席言:概括出本文所讲述的场景,然后分析场景描写的作用,进而分析本文使用的其他写作方法。学以致用,与写作手法联系在了一起。

活动评价及反思

《父爱之舟》一文围绕"父爱"这一中心,写出了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父爱的深深感谢。"父爱之舟",既是指姑爹的渔船,也是指父亲的爱,两者已经融为一体。就是这一只小船,送"我"走到人生的一个又一个关口,承载着父亲对我的深切期望和浓重的爱。平凡的语言,平凡的小事,却因父爱的伟大,使文章充满了魅力。掩卷沉思,我们是否能悟出:父亲对自己的爱就隐藏在自己平时一点都不注意的小事中呢?

活动系列材料

 

 

苏州市昇平实验小学校[版权所有]